今年三月,上海出臺扶持政策,全市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且正常投入使用的,最高可獲50萬元一次性補貼。此外,北京之前出臺的《關于加快本市養老機構建設的實施辦法》,明確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可申請納入醫保定點范圍。2016年推出的長期護理險對于養老醫療的市場也代表著長期的利好,有助于護理服務市場的增長。
中國的老齡化有幾個特點。第一是快速老齡化, 2015年老年人口數量突破2.2億,而2050年則可能有三分之一為老齡人口,老齡化速度遠遠超過其他國家。
第二是空巢老齡化,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發布的2014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顯示,空巢老人已經到達50%。這對老年人護理、精神關懷都帶來巨大壓力。
第三,失能老人和慢性病患者快速增加,2013年我國已經有超過3700萬失能老人和超過1億慢性病老人。2020年,我國失能老年人將持續增長到的4200萬,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2900萬,空巢和獨居老年人1.18億。
面對這些趨勢,中國的養老服務急迫需要一輪快速機構化出現。過去一代的老年人護理很大程度上依賴家庭,那時因為我們還有人口紅利,可現在這正在快速消失。獨生子女結構導致下來的老齡化不可能依賴家庭成員,必須依靠專業機構。這個市場蛋糕會快速膨脹。
未來的養老服務可能成為基礎醫療的重要部分,具備醫療服務能力。核心問題是:老年人的醫療需求大但支付能力有限,養老醫療服務的核心支付方式是什么?機構又通過什么途徑來賺錢?支付方問題仍然依賴醫保對養老醫療保障的提高。從其他國家的經驗來看,老年人醫療都是很難商業化的,大部分要靠政府支持。而對于中國這樣本來自費就很高的國家,老年人本身支付能力有限,加上4-2-1家庭結構導致每個子女分攤到4個老人身上的經濟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養老和醫療結合的服務未來離不開政府支持。無疑這個缺口也很大,必須要靠更大的投入才能實現。
民營資本在醫養結合服務上機會很大,但到底怎么賺錢?首先收入的主體不應該是藥品,老年人的醫療需求有很多模糊點,也最容易形成濫用。對內設醫療機構在藥品分開上的控制措施是保證服務安全和質量的關鍵,也是醫保費用不會失控的前提。而且,這類醫療機構的規模不會太大,也很難具備老年人慢性病和護理的用藥需求,因此把藥品撥給第三方是關鍵。
機構盈利的關鍵在服務費用。這里分為兩塊,一是醫療服務費用,二是護理費用。這一方面取決于醫保對服務費用到底有多大支持。養老服務要機構化,服務費用的提高在所難免,再加上中國未來勞動人口萎縮,會形成一輪醫療服務人才荒,養老上更是如此。供小于求將導致服務費用上漲,如果可以控制好藥品的合理運用,在老年人用藥這一塊上抽掉濫用藥和藥品價格虛高導致的額外成本,完全有可能把這部分不合理開支彌補到服務費和護理費上,增加醫保為養老醫療服務的覆蓋范圍。
另一塊則是可以部分商業化的服務。隨著長期護理險的推出,對于承接護理服務的機構來說,商業化的機會是存在的。由于中國的長期護理險主要以政府主導,采取醫保資金劃撥、財政補貼和個人繳納三部分組成資金池,這有助于在長期建成一個覆蓋面較廣的保障體系。
長期護理險的體系建立后,有主整個老年人群分攤風險,讓老年人不至于因為貧窮或者子女無力照顧而得不到護理。但是這樣的保障所需要配套的是嚴格的管理防止濫用。護理可以說是必須的,但也很容易滋生欺詐騙保,如果要建立這樣的風險防控,就必須在風險基金賠付的時候嚴格核準護理的必須性,這有待于建立一個更加完善的電子病歷網絡,形成老年人健康檔案,并打通基金管理方、醫保、養老醫療機構。這個工程的最大困難可能不是風險防控的設計,而是這些不同機構之間的信息互通,以及防止欺詐的措施。
養老和醫療結合以及機構化養老已經是中國的必然趨勢。對于投資養老的民營機構,這股機構化浪潮帶來的機會很多,包括服務機構的設立,信息化數據互通,人才培訓等幾個方面。但養老醫療是一個需要政策引導的行業。開放醫保,進行政府補貼只是開頭,養老醫療很容易被濫用,也很容易滋生貓膩和騙保,因此嚴格的成本監管是市場健康發展的必須。只有在產品上進行嚴格管理,才能讓真正的核心價值——服務,獲得更多的醫保支持,同時讓服務者獲得合理的回報。這樣才能促進市場良性循環,把盤子做大。
從醫療服務的產業流程上來看,民營資本在養老醫療上的機會分為服務、信息和產品三個方面。
中國的養老機構本就稀缺,具備醫療服務能力的更是少之又少,把養老當床位賣是非常粗獷的發展模式,未來的機會更多是養老醫療機構,更注重其醫療屬性。
正因為現在的民營養老機構把自己定位為床位和住點,關心的是是否可以得到土地、水電煤等方面的優惠,而各地落實力度不同,要推進民營化養老機構的發展就很難。
而養老醫療則不同,老年人對醫療服務的需求量大而且持續,如果政府可以支持醫保支付,服務費可能成為養老醫療的主要收入來源。這里的前提是醫保對服務費用的定價能夠合理地反應服務者的勞動價值。
未來我們將持續面臨勞動力不足,供少于求將逼迫市場調整服務價格,尤其在養老服務上,目前的勞動力成本被嚴重低估,服務者沒有動力。未來機構化的同時,人力成本也會快速上漲,如果醫保的覆蓋比例不能反應這種價格變動,養老醫療就很難做起來。
相比定位地產項目的投資者,在醫療服務產業布局的民營資本進入養老醫療可能會更有利,他們可以將基礎醫療資源嫁接在養老服務上,甚至建立一個平臺,讓養老機構選擇需要哪種服務包,比如專業康復、定期坐診、慢性病管理、遠程醫療等。大的養老機構可能會選擇內設醫療機構,但有很多不具備這樣能力的機構,則可能會通過某個平臺獲取醫療服務。而有雄厚資金的地產投資方也可能為了提升養老項目的醫療價值,選擇醫療平臺嫁接服務。
養老醫療服務的關鍵是要標準化、服務一致。比如老年人需求很大的康復,需要專業的康復師和器材。大部分養老機構缺乏這些。未來的機構養老需要配備統一培訓的康復師,并且通過器材租賃滿足基層需求。要單個養老機構去培訓康復師或者去雇傭康復師可能很貴,但集中的提供打包服務的機構就可以以量取勝,同時保證康復服務標準的統一。
當養老和醫療接起來之后,信息的機會也隨之而生。目前的養老機構信息管理基本是空白,非常不利于嫁接醫療服務。老年人的就診記錄、疾病管理需求、用藥等可以組成一個健康檔案,在此基礎上,養老機構和醫療服務機構的互通才有可能。這還將直接有助于遠程醫療在養老機構的展開。如果說內設和平臺化的醫療服務定位基礎醫療和疾病管理,那么對于術后、大病、突發情況則需要遠程醫療配合,而完整的健康檔案是有效進行遠程服務的前提。
這類信息體系同樣是云技術的機會,向后可以衍生到老年人的用藥管理、醫療器械和日常生活需求。這些屬于產品范疇,也會是養老醫療機構的機會。但這里的用藥管理并不是賣藥,賣藥更應該由第三方進行,而不是由醫療服務者進行,這避免了藥品和服務掛鉤引起的費用浪費和藥品不足。這里的用藥管理更多是一種服務,包括定期藥效評估,送藥上門,會員跟蹤等。由于老年用藥很多是長期的,提供藥品管理將有助于提高用戶忠誠度,并獲取病人信息,對服務也是有利的。
老年人在器械和日常生活上的需求也很大。由于很多康復項目、老年人護理器械等很多需要自費,不屬于醫保報銷范疇。有些項目價格還偏貴,用起來需要專業人士輔助,比如中風后的專業康復,現在只有少數病人得到這種服務,一方面是理念和缺乏理解引起的,另一方面則是服務不到位,服務機構很少。這些項目未來需求很大,可以通過租賃加專業服務包的形式提供給老年人,有助于做大整個養老產業的蛋糕,跑量也有助于價格調整。
一個大踏步進入老齡化的社會需要的養老醫療服務的迫切的,民營資本的機會在于從賣床位賣地產,轉向賣醫療服務,且必須是有標準、專業化的服務,這才能體現養老醫療的核心價值。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支付方式——醫保和護理險對養老服務的定價可以反映市場勞動力的成本,缺乏這一點做前提,養老服務將難以改變缺乏人才的困境,難以邁開步伐。